找到相关内容440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黄忏华对佛教判教思想的认识

    以破对大小二乘之法有别的执著。法华涅槃时,最后八年,佛就《法华经》,开方便显真实,会三归一,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并授记作佛。华严宗则把如来的说法分为,即小教、大乘始教、终教、顿教、圆教。这两...划分,由于是从佛教思想的深浅上来划分,这就使得这些判教较少具有历史意义,即难以反映佛教发展的真正轨迹。天台宗以《法华经》为依据,判释迦教法为时:一华严时,即佛刚成正觉,对大菩萨,说自证法,即讲《华严经...

    蔡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3579408.html
  • 礼念观音菩萨圣号感应故事九则

    生活正常,享受公民权利。  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,四人帮登台后,被划为『黑』,成为政治运动斗争的对像,遭受关押、拷打、游街种种非人待遇。亲友视我为敌人,不敢往来,不敢打招呼,犹如十恶不赦的罪人...来信召唤我出国,但是各级官员不予受理长达十年。幸得刘老太太的先生回国探亲,向省政府查询我出国一事,使搁置了十年的申请获得批准,顺利出国,结束了『黑』的生活。   由于文革期间,长期受惊过度,心悸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003048717.html
  •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《门论》讲记之一

    门论》。“因明”,是佛教明之一。明是佛家给世界上的学问作的一个归类,佛家把世界上的学问给分成:一个是声明,就是讲的语言、文字、音韵、语法等方面的事儿;一个是工巧明,就是建筑之类的东西,泛指技术...修行等,这就是因上的事儿,所以因明很重要。这划分法,在现代人看来是显得简单了点儿,但在当时,知道要把学问分分,而且还真的分了分,这就了不起,这在学术上就是一大贡献。“正理”就是正确的道理。正理这个词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1838246.html
  • 从墨辩与因明的比较看中印两国思维模式的异同

    惠施和公孙龙的鼎盛时期都是在墨子死后,由此可见《墨辩》六篇可能并非墨子所作,而是成于墨子近百年之后的公元前二世纪。   因明是古代印度的科学之一,所谓古代印度的科学,全称明处,即声明、工巧明、...

    宋航 刘珊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40338307.html
  • 隋朝佛教

    录中,内容繁博,误谬也最多。又彦琮等翻经沙门及学士在仁寿二年奉令撰《众经目录》卷,分单本(即一译)、重译(即异译,各列大小经律论的目录,附贤圣集传)、别生、疑伪、缺本,刊定了当时书写佛经总集的...杂聚》(此聚已佚) 。每中都是先叙《毗昙》、《成实》,然后归结到《地论》、《涅槃》。 他盛弘《十地经论》。此论原系解释《华严经》中的《十地品》,所以他同时也是宗《华严》的。他晚年又列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5743556.html
  • 隋代佛教

    。又彦琮等翻经沙门及学士在仁寿二年奉令撰《众经目录》卷,分单本(即一译)、重译(即异译,各列大小经律论的目录,附贤圣集传)、别生、疑伪、缺本,刊定了当时书写佛经总集的标准,一直影响到后世。  ...。普法宗信行的三阶教也属于这个类型。  慧远(523 —592)的主要学说见于所撰《大乘义章》。此书把佛教义学的大纲分作《教法聚》、《义法聚》、《染聚》、《净聚》、《杂聚》(此聚已佚)。每中都是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544588.html
  • 灵性照顾与觉性照顾的异同

      § 4.觉性照顾(care of awareness):身、  受、心、法   佛教基本教义是“无我论”,(注5)因为若将 身心组合之类(五蕴):(1)色(身体), (2)受(感觉,...(注10)以上这些“不 即不异”、“不常不断”等“中道”思想或许与前 述“不即不离”身心之综合说有之处。配合色 身、感受、想、行、识等身心组合之类( 蕴)分析觉察,佛教之修习法是“四念住”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550947.html
  • 佛陀的启示读后

    和合生起的。我们的“我”也不例外,“只是经常在变动著的物质与精神的力量或能力的综合”而已。“这种组合可以分成,或称五蕴。佛说:“简言之,这能执著的组合体(取蕴)就是苦。””(第三四页)  ...才可以革除他们……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、美好的,那时你再信受奉行。”(第六页)  () 宽容的  佛陀成功地降伏了耆那教主的在家大护法为皈依弟子,可是佛要求他继续恭敬供养他以前的宗教导师们,并...

    释开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454615.html
  • 三乘一乘究竟论

    的论点,简单的叙述如下,然后提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。   唯识者说:就众生的根机考察,本来是有性各别,那就是定性声闻、定性缘觉、定性菩萨、不定种性、无性有情的。在这有情中,除了具有菩萨种性者,可以到达最高的佛果外,其他的种性者,不独不能到达无上的佛果,而且坚定的主张有有情,根本就是没有佛性的。一切有情,既然本来分为种种性的各别,那我们就得反观,看看自己属于那一类的种性,如果是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454823.html
  • “一念三千”释略

    有共同的本质。  “十法界”落实在“三种世间”就是“众生世间”。按“众生世间”的标准划分,“十法界”可分为,即“罪苦众生”(三恶道)、“受乐众生”(修罗、人、天)、“真圣众生”(二乘)、“大士众生”(菩萨)、“尊极众生”(佛)。此众生又可略为二种;所谓“三界”以内的“界内”众生,与“三界”以外的“界外”众生。众生的这些区分,是由其所摄受的“阴”不同造成的,因而又有“阴世间”之说;而任何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763776.html